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市市政府
China

The Problem

由于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在公共服务投入和供给上,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差距非常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不平衡发展为中国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下辖10个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温江区、新都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天府新区)、2个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6个县(郫县、双流县、新津县、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代管4个县级市(邛崃市、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 总人口1000多万,
其城乡公共服务提供不均等的状况,在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由于传统户籍制度束缚、体制机制障碍、相关制度分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陈旧和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综合影响,居住在城市区域的拥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居民(386.23万人)比居住在农村的拥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658.08万)享有的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在总量、结构和质量等诸方面都优越的多,比如在基础教育领域,农村小学的校均固定资产总额仅为70万元,而城市小学的校均固定资产总额则达到580万元,是农村地区小学的8.3倍,更不用说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了。2003年,成都市政府决定系统性的逐步解决城乡间公共服务提供不均衡的状况,提出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步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实施了“成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

Solution and Key Benefits

 What is the initiative about? (the solution)
项目带来的最大的效益是显著的提高了成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 农村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水平和质量。该项目使得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差别逐渐缩小, 并以包括农村居民社保(各种社会救助待遇和养老金)、耕地保护基金补贴、农村产权交易,免费义务教育在内的各类型政府补贴和支出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和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设施建设,使农村中小学的总体硬件设施情况有了极大地改善,农村初中、小学人均标准校舍面积分别达到12.9平方米和6.1平方米,已经超过城市的水平;同时,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壁垒,采取教师“区管校用”、名校教育链、名师讲课信息传播以及通过职称晋升、福利增长来吸引优秀师资走向薄弱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迅速扩大,教育均衡发展态势明显,城乡居民子女获得的教育机会日益公平。在劳动就业领域,健全完善了统筹城乡的就业普惠、就业扶持和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和从市到村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联网运行,覆盖到城乡社区村,实现了城乡共享。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方面,已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成都市还为农村居民提供全民身体健康检查补贴。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成都市于2007年即启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全覆盖工程,截至2009年底,全市城乡3341个村(社区)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面达标开放,基本建成了城乡一体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在环境治理方面,成都市下大力气解决发乡村垃圾处理问题。在社会保障上,成都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主要社会保障项目都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制度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开始享受统一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Actors and Stakeholders

 Who proposed the solution, who implemented it and who were the stakeholders?
2003 年成都市政府提出“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并先后成立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同时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考核工作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在全市上下逐渐形成了统筹城乡和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共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转换职能,通过统筹规划、制度建设、制定标准、加强投入和政府购买等方式,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了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同时,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让它们更多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方式灵活、效率很高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a) Strategies

 Describe how and when the initiative was implemented by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a.      What were the strategies used to implement the initiative? In no more than 500 words, provide a summary of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initiative, how they were established and by whom.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由成都市政府成立的“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各政府部门、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共同开展。该项目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构建“全域成都”,实施城乡统筹,按照建设1。24万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都市区、推动市域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一体发展,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努力建设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成都市采取了六大战略:1。重组政府机构、调整管理体制;2。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重新进行规划;3。 调整产业发展格局;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 繁育社会组织和非盈利组织;6。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量和质。

(b) Implementation

 b.      What were the key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the chronology? No more than 500 words
该项目的实施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精简和重组政府机构,结合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需要,对市县两级政府机构实施了改革,成都市政府工作部门的机构由52个,精简到41个,精简21%;2. 以“全域成都”为核心,从空间格局、城镇体系、总体功能区和战略功能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综合交通枢纽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城乡统筹的总体规划;3。 加大政府投入,采用包括BOT在内的多种政府治理工具,和私营部门合作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公共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电、供气、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入手,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和质量;4。大力发展非盈利部门和社会团体;5。 建立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公共文化娱乐等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2003 年成都市政府在都市人民政府确定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双流县、郫县、大邑县等五个区(市)县开展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试点,摸索经验。
2004年精简改组政府机构,成立公共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始进行农村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 对城乡教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称“居民户口”。
2005年成立成都市农业委员会,统筹和协调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网建设。成都市政府制定《关于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意见》, 将农村和城市区域一起纳入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开始着手进行水务,广播电视、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
2006年 成立成都交通委员会,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和服务。
2007年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提出“全域成都“的战略规划,开始对城乡养老保险进行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2008年 进行政府机关行政改革,提高政府效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2009年国务院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0年 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进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2011年 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培育社会组织的实施方案》,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形成门类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

(c) Overcoming Obstacles

 c.      What were the main obstacles encountered? How were they overcome? No more than 500 words
成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遭遇的最主要障碍有: 1.是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2.城乡两元的户籍制度;3. 条块分割的城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4.政府在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上的资金的不足。在过去几年里,成都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高度重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提出以“全域成都”为核心,从空间格局、城镇体系、总体功能区和战略功能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综合交通枢纽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城乡统筹的总体规划。以此战略规划为依据,成都市对政府部门进行了调整,先后成立了成都市农委会,成都市交委会,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合并和精简,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制度和领导力的支持。 在成都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制度基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加大政府投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提供充足资金。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同社会组织、私营企业合作,提供更加灵活的多样性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

(d) Use of Resources

 d.      What resources were used for the initiative and what were its key benefits? In no more than 500 words, specify what were the financial, technical and human resources’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is initiative. Describe how resources were mobilized
成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由6个核心子项目组成。1。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成都市县两级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7.12亿元,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2011年已经增加至8.37亿元), 同时将资金的使用,置于村民的民主监督之下。2.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市本级财政整合支农资金和土地出让收入6亿元,通过市农发投公司投资带动和引导,撬动社会资金投入30.82亿元,实现全市项目总投入53.65亿元;安排资金2.16亿元,实施粮经产业“双创双建”示范工程等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61亿元,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拨付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专项资金5,400万元,支持农村示范片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 农村医疗服务。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7.6亿元,完成223所乡镇公立卫生院、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9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4.改善农村教育。总投入14.5亿元的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投入1亿元的村小改造工程,市级投入近1亿元的农村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 2004年,全面推行教师支教制度;2007年起,实施“成都市特岗教师计划”,四年累计招募2071名教师支持农村教育;2008年,探索变“校管校用”为“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师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流动;4.城乡社会救助。截止2010年底,政府拨款,全市农村“安身工程”建房12101户,补助资金1.92亿元。5.社会保障。财政分级负担,市本级财政拨付社保支出13.2亿元,用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6。就业服务。全市共建立基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站)3119个,建立覆盖城镇和农村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市、县、乡、村四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和非营利性职介机构联网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建设资金均来源于财政拨款,由财政分级负担。另外,市本级财政拨付就业支出1.26亿元,主要用于富士康、仁宝和伟创等重点企业定向就业补贴、职介补贴、实施“三支一扶”、“教师特设岗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农村妇女创业等就业促进政策。

Sustainability and Transferability

  Is the initiative sustainable and transferable?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中国政府十二五计划的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官方到民间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统一大市场的发展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为废除城乡两元户口制度创造了条件。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政府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提供了资金支持。成都制定了 “全域成都”发展战略,从1.重组政府机构、调整管理体制;2.城乡一体化规划;3.调整产业发展格局,发展现代工业;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繁育社会组织和非盈利组织;6.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量和质等六大战略维度,改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和质量。在过去8年里,成都市通过制定、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加大财政、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力度,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全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健康、平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形成了32个产业具有特色、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承载和辐射能力较强的优先发展重点镇带头发展,其他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共同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成都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已进入良性持续发展轨道。在中国国内,成都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已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最佳实践,成都的做法和经验已经被在全中国范围借鉴和采纳。 成都的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方说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特别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高度失衡的国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Lessons Learned

 What are the impact of your initiative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成都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纳为4点。 1。清晰的战略规划。成都率先导入“全域成都”的发展概念,立足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来规划全域成都的发展,将农村摆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先位置,并具体落实到不断出台的相关政策中。2。公共服务一体化制度化。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巨大差异是由制度设计决定的。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制度性变革。成都为此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财政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投入融资体制,逐步取消城乡两元户口制度,与商业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医疗、养老、社会救助和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成都市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开创了公共服务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尊重和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过程中自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在村级公共服务提供中“当家作主”。3.领导力。先后担任成都市市长、市委书记的李春诚同志过去7年里,大力推进成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项目,成立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委员会,以制度形式为项目提供领导支持。4. 制度间的协调配套。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需要从各个原因着手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成都多管齐下,从六大战略维度着手,消除城乡差别。

Contact Information

Institution Name: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市市政府
Institution Type:   Government Agency  
Contact Person:   琳 李
Title:   主任  
Telephone/ Fax:  
Institution's / Project's Website:  
E-mail:   513993911@qq.com  
Address:  
Postal Code:  
City:  
State/Province:  
Country:   China

          Go Back

Print friendly Page